封你太保十三郎

我家相国/丞相去哪了(2)

讨论话题:谁更忘恩负义1


上回说到几位大秦的君上王上皇上(好丰富的称号),远远地看着这一伙子本以为一见面会唇枪舌剑水火不容火星四射的主儿,聚到一起却其乐融融相谈甚欢,遂面面相觑,都犹豫着要不要上前参与一下。

大家不约而同地看向孝公,潜台词是这是你家,宴客的是你家商君,谁过去找不自在。尤其是惠文王,极力地躲到始皇陛下身侧,让他挡着点公父的视线,尽量降低存在感。

可孝公,望着亭子,啊,里的商君,一脸的欣赏欣慰洋洋得意,眼角眉梢都绽开了花,双眼放光:不愧是我家商君!怎么就怎么看都顺眼呢,哪哪都好!

其他几位侧目看了他好一会儿,他都没有觉察。这是指望不上了。(君上:鸟,有商君,看别的干嘛?)过去又不敢,不过去,又有点心痒。

这边犹豫间,那边又来了两个人,看服饰,是汉臣,进亭都是先与商君见礼,又见过众人,一个自称错,一个自称汤。

那边李斯看见来人,放开曹丞相参,直接过来和张御史汤打招呼。
“审鼠御史大驾光临,欢迎欢迎啊!”李斯揶揄。
“观仓鼠丞相,久仰久仰!”张汤回敬。

内使晁错径直坐到商君这桌,跟萧丞相曹丞相打过招呼。就一脸迷弟相地请教商君一些法学律治问题。商君微笑,“江山代有才人,俱往矣,不提也罢,今日大家聚首,只为欢聚,不提俗世,来,喝酒。”晁错瞅着微笑的商君一阵迷茫,不是传说中的酷吏吗?不是冷面冷心吗?怎么如此春风化雨呢!可见传言之不可信!回去一定揍司马子长一顿,没事瞎写个啥,违背史家操守。

那边厢,一派和乐融融,推杯换盏。
这边厢,几位君主站在花树下餐风饮露。

到哪都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不,聊着聊着,这就变仨一群俩一伙的了!

还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商君和后来的晁错张汤聊了起来,聊到立法讲究时效,便国不法古,肯定晁内使政策的正确;又聊到执法须执法必严,否则就成了一纸空文,赞扬张御史坚守法度清廉之举。

几位兵家,武安君、淮阴侯、周太尉等人凑到一起讨论排兵布阵战术发展武器变革,连说带比划的,热火朝天。

几位掌管经济的从户口赋税到财政支出到世俗风土聊到美食发展,成功吸引了大众的注意力。日子清闲,无战争无政争,这一众都把品味各朝各代的美食当成打法时间的一大法宝。

说到美食,商君吩咐,撤掉茶盏,摆宴。分宾主落座,自然的文武分座。

不一时,杯盘罗列,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有蒸的,有煮的,有炸的,有卤的……应有尽有。商君面前特意放了几样秦地吃食,据说是他的最爱。

这里热热闹闹,香味弥散,几位国君忍不住咽了几口口水。孝公终于意识到,早起还没进食,环顾四周见望着自己各种殷切的期望的发光的眼神,不禁打了个冷颤,好像自己成了美食。

刚想带着大家伙过去,仆人报说又有客到访。

却原来,是刘季刘启刘彻几位汉王到了。和几位秦王基本相同,都是早起发现人不见了,找过来的。

以往在外面要是遇到,少不了舌头碰牙,你不服我不忿,互损互怼甚至动武把抄的都有。但在这个院子里,谁也不敢造次,因进门处屏风上刻的清清楚楚的商君法,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做了详细要求,并备注特别针对两朝君王的条款。若有违背,法不容情。

来者为客,孝公让进众人,并事先声明座位自找。

众秦王汉王来到亭中,众臣抬眸:

大秦这边:

商君看到孝公,抬眸微笑,招招手,拍拍身侧,孝公越众来到商君身侧,紧挨着他坐下,顺手抚落他肩头一根落发。坐下后顺手把空了的碗添满递过来。商君回以微笑,自然地接过碗,两人相视一笑。

坐在商君不远的张仪一筷子鱼肉还没送进嘴里,猛然看见惠文王过来,赶紧放下筷子,从人群后面绕出去,拉着惠文王的手,找了距离孝公最远的桌子坐下。还不忘埋怨,咋找这儿来了!

本来武安君穰侯还有说有笑地,一抬头看见昭襄王,脸子一冷,端起碗凑到韩信那桌去了。应侯赶紧站起来给昭王摆好座位,穰侯冷眼旁观。

吕不韦努努嘴,示意庄襄王坐他旁边。

李斯正忙着喝汤,猛见自家陛下满含深意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自己,一口汤喷出来,全洒到前襟上,“陛下,陛下,臣不该不跟您请示就出来……”后面的话越说声音越小。
这一声惊动了商君,商君冲始皇陛下一拱手,“陛下莫怪通古,是鞅的主意!”
始皇陛下立马满脸带笑回一礼,“商君,您的安排自然是好的。您这一向可好?”遂招呼李斯一起坐在商君与孝公一桌。


大汉这边:

萧何张良韩信陈平曹参挨着坐,看到刘季,张良萧何陈平曹参急忙站起施礼,腾出一个座位,让他上座,韩信一动没动,冷哼了一声。

晁错人厚道,见到学生,忙忙地拉他过来,嘘寒问暖,递碗递筷,刘启拉住老师两手,泪珠滚滚而下,晁错急忙安慰,一阵手忙脚乱。旁边周太尉头都没抬接着吃。

武安侯田玢只顾低头猛吃,互听一声,“舅舅,不认我了?”抬头咬着没咽下去的肉,差点噎着。那边张汤桑弘羊照顾武帝坐下。


本来大家都坐下了,商君刚要宣布重新开宴。

淮阴侯韩信“砰”地站起,嘴里说着,“不同忘恩负义之人同桌!”站起身的同时,拉着过来的武安君,凑到了庄襄王与吕相国那一桌。

刘季屁股刚挨着坐垫,还没坐实,被这一出惊了一身冷汗,本能还嘴,“说谁忘恩负义呢!寡人做哪一件事不是事出有因!要说忘恩负义,这里可有比寡人更忘恩的!”


这一句话着实惊了全场,众位君主纷纷对视:
“说谁呢,不是我吧?”
“不是你是谁,谁有你忘恩负义!”
“不敢,不敢!”
“彼此彼此!”

刘启拉着老师的手,一叠声地说着对不起!
刘彻想起张汤那500金的家产,不觉惭愧。
昭襄王瞅着武安君,武安君连个眼皮也没撩。
惠文王直扯张仪挡住公父望过来的视线。

始皇陛下笑望李斯,李斯回以一笑。

整个过程,只有孝公心安理得,他放下筷子,拉过商君的手,轻轻摩挲手背,“我食言,没护好你。”同时一道凌厉眼锋扫向惠文那桌,惠文王一缩脖子。商君按住他乱动的手,“君上,任何地方,只要有你,臣甘之如饴!”

众臣:我怎么没商君好福气,遇上这么好的君主。


那么:谁最忘恩负义呢?

~~~~~~~~~~~~

附录: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张汤者,杜人也。其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汤。汤掘窟得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爱书,讯鞠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下,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父死后,汤为长安吏,久之。





@三月雨  @顾墨卿  @莲海  @NiKlAs  @柴郡猫  @夙夜 

评论(23)

热度(147)

  1. 共9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